搖控車一直是我從小到大的興趣之一(目前還有玩),會接觸到四驅車,其實最終還是跟搖控車有著不可分離的連結。想當年大家在瘋狂的訂作制服、海狗浪、半屏山、打褶褲的時代,我選擇將零用錢,放在類阿宅的非典型享樂生活上(搖控車)。
國三的時候,零用錢比起同年齡的同學們少上一截(當時創下100元可以過2.5天)。搖控車萬一撞爆,就要存上半年以上,才買的起更換的材料(當年玩到 阿蘇士 RC-12L 電平跑...)因此就開始找尋第二順位的嗜好,來替代遙控車這個高貴又燒錢的活動。
剛好那時候,漫畫「衝鋒四驅郎」開始連載, Tamiya 社適時的推出了最早的 A Chassis 底盤,開始推動四驅車的發展。我的第一台車不是別的,就是 Tamiya 大黃蜂(還真的跟搖控車脫離不了關係)。
一開始玩的時候,資源其實是很缺乏的,所以大多都是以盒車內所有的零件做應用(這之後會慢慢講到)。最早的跑道,是在民生東路圓環的軌道車店才有擺設。一圈小小的標準軌道旁,站了滿滿手上拿了四驅車的同好。
一票車下去,一票車飛車,再換一票車下去,又一票車飛車...看著四驅車在跑道中奔馳,心中的想法就無限飛。當時的我觀念普通,只有驅動系整理是專長,導輪軌道早期是一概沒研究。自然最後的下場,就是愛車無限的飛車!但也澆不熄愛玩的鬥志...
想想當時為了玩車,從市中心坐254公車到民生社區來玩,那對剛上高一的的我來說,還真是一種小小的冒險。
國三的時候,零用錢比起同年齡的同學們少上一截(當時創下100元可以過2.5天)。搖控車萬一撞爆,就要存上半年以上,才買的起更換的材料(當年玩到 阿蘇士 RC-12L 電平跑...)因此就開始找尋第二順位的嗜好,來替代遙控車這個高貴又燒錢的活動。
剛好那時候,漫畫「衝鋒四驅郎」開始連載, Tamiya 社適時的推出了最早的 A Chassis 底盤,開始推動四驅車的發展。我的第一台車不是別的,就是 Tamiya 大黃蜂(還真的跟搖控車脫離不了關係)。
一開始玩的時候,資源其實是很缺乏的,所以大多都是以盒車內所有的零件做應用(這之後會慢慢講到)。最早的跑道,是在民生東路圓環的軌道車店才有擺設。一圈小小的標準軌道旁,站了滿滿手上拿了四驅車的同好。
一票車下去,一票車飛車,再換一票車下去,又一票車飛車...看著四驅車在跑道中奔馳,心中的想法就無限飛。當時的我觀念普通,只有驅動系整理是專長,導輪軌道早期是一概沒研究。自然最後的下場,就是愛車無限的飛車!但也澆不熄愛玩的鬥志...
想想當時為了玩車,從市中心坐254公車到民生社區來玩,那對剛上高一的的我來說,還真是一種小小的冒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