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【觀察】迷你四驅車在 2013~2014 發展觀察

2013 日本四驅車來台交流的衝擊

我回鍋的時間恰好在2013年8月,這時台灣的四驅車市場在本土店家與車手的推廣下,比起多年前的沉寂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。當時的玻纖部品是大宗,碳纖部品的應用在組車上剛開始還算少數(樣式不如現在多,Tamiya的部品價格也↑↑)。


整個 2013 躍進的部分,從台灣車手 VS 底盤的粉紅雷參加 J-CUP 完成百人斬飲恨決賽。2014年10月,日本 J-CUP 2013 車手來台灣朝聖,並參加當月的友誼賽。當時我剛好到 TOXIC 溜車時,店長阿淺還特別召喚我去摸了一下日本車手的車,這一看不得了真是驚為天人!

日本選手的戰駒是 VS 與 Super X 底盤為基礎的改裝,兩台車整個底盤設定車重大約落在 100~120g上下,精密的碳纖切割與加工,特殊研磨的避震系統,全碳纖的導輪支架讓我驚呼連連。當然,在當週友誼賽時驚艷了現場所有人,台灣車手們透過這次友誼賽的觀摩與學習,也讓大家積極的在組車的思考層次短時間向上提升了不少。

2014 碳纖零件與競賽軌道的大躍進

由於這次新觀念的衝擊,徹底開啟了2014年全碳纖的時代的鐘聲。讓2014一開年就一股排山倒海的碳纖零件傾巢而出,19mm大鋁導輪與低磨擦鋁導輪也逐漸廣泛應用在比賽中(爽的是後來加入的玩家)。



除了一些特殊套件外,強且輕的零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(變態的輕量化導輪加工也是這時開始盛行),車輛自然也開始減肥到一個逼近100g的程度。2014年11月2日在京華城舉辦的 2014 TOCIX 台北公開賽 就看到各路高手的輕車大集合。

2014 後的未來發展

迷你四驅車的未來【可能】走向有兩種,是不是會這樣走個人是純屬猜測。畢竟我不是Tamiya的人,只能以 Tamiya 曾經走過的邏輯來推測。

一方面漫畫的推波助瀾是現在進行的方向。現在已經看到新的爆走兄弟-小翼版與明年將要出現的 2015 四驅郎,勢必會出一堆新車(復刻+新式底盤)。

另一方面是真實系車體部分,自從混碳底盤 SUPER XX 出現後,可以聞得出來 Tamiya 想把四驅車往 PRO 以上發展。個人覺得有可能未來的迷你四驅車,在車身有一堆鎖點,車身只剩電池座+馬達座+傳動軸承與簡配的前後翼。


競賽級的前後翼選配件直接碳纖化取代簡配的前後翼,類似戰機一樣掛載在底盤上,碰到啥場地掛啥前後翼,直接增加零件的營收...還滿期待這部分的出現。

不過以 Tamiya 的塑膠為主的邏輯,後者可能不會出現。至於未來會怎樣還很難說,我們就繼續看(玩)下去嚕...

【知識】電池的選擇與網友的實驗,採購電池之前千萬記得來看過這篇再出發喔

香港的車友發揮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實驗精神,特別把電池都拿來秤了一次。

所以買採購電池之前,千萬記得來看過這篇再出發喔。

原文:

又磅電池, 電池重量以兩粒計.

- Eneloop XX 2500mah: 60.2g (好大粒, 入得好勉強, 仲好重, 不過耐力極佳)
- Eneloop 白 1900mah: 52.0g (非常普及, 性能出色, 價錢相宜又耐用)
- Apple 1900mah: 51.8g (由Sanyo OEM, 同Eneloop基礎性能一樣)
- Eneloop 粉紅 1900mah: 51.4g (同白eneloop既分別只係個皮)
- NeoChamp 950mah: 36.0g (又輕又爆不過好快腳軟慢車)
- Eneloop Lite 950mah: 35.9g (睇粒電既表現, 重量同封裝, 我覺得其實有可能同neochamp係同一粒電黎...)

本圖連至:香港四驅車分享大本營(觀塘區)
圖文引用自:香港四驅車分享大本營(觀塘區)

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【賞車】2014年9月30日新橋冠軍車MA改造參考

ミニ四駆チャレンジスペシャル エキスパートクラス 
優勝マシン:http://youtu.be/PFB01sAyLkA

【組車】鬥士的基礎 - 保護軌道的藏螺絲大法

這篇要介紹的,是目前普遍使用的【藏螺絲】的兩大作法,藏螺絲是四驅鬥士的天職,也是保護軌道的最好方法,畢竟軌道壞了,大家都沒搞頭。看到 FB 許多不知道要藏螺絲的車友隨便拿盒車螺絲鎖一鎖就上場去玩,不但刮傷軌道,也讓車因螺絲頭外露勾到軌道與軌道間的縫隙而造成飛車意外,所以藏螺絲好處多多,大家趕快來學起來吧!

這次以玻纖冰棒棍來做示範,上面是單層冰棒棍,下面是雙層冰棒棍。


單層藏法雙層藏法的差別在於洞的形狀、打穿與非打穿的作法兩種。


拿出適當的鑽頭,一定是比螺絲頭大的鑽頭(不要大太多)


對準洞的中央,直接開始鑽(也可以用手拿鑽頭,轉動冰棒棍做擴孔的動作)

記得邊鑽要邊量深度,萬一鑽過頭當然就直接打穿變雙層方式嚕...


標準的單層藏法 - 平頭螺絲不外露,所以就不會傷害軌道。 


側面看更清楚,螺絲頭完全看不到...


在側面拍一張清楚的效果


標準的雙層藏法 - 適用於不小心鑽過頭或是要增加厚度使用


打穿第一片後,將兩支冰棒棍黏再一起,螺絲就可以用一般的盒車螺絲

這樣一來螺絲就會藏在第一片中不會露出來,自然就不會卡到陰了...


很簡單吧,快把車上的煞車拿來加工加工,保護自己也保護軌道喔!

快去動手作吧,咱們下課後見嚕!

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【組車】鬥士的修練(一)手工研磨高硬度輕量化組合胎

這篇不討論最基礎的組輪胎方式(雙面膠黏輪胎大法),而是要來看看最近最夯的組合式輪胎。先來看看一般市面上可以買到的輪胎的重量,大徑混碳框與硬質白胎的重量是 22.58g (西滴.....粉重)。
全新未拆包裝,因為完全忘記要重量照相所以只好拿新的來量 XD
全新未拆包裝,因為完全忘記要重量照相所以只好拿新的來量 XD
再來我們看看手工製造成品的組合胎,一樣是大徑混碳框 + 加工後的超薄黑胎 + 藍色海棉胎 的重量是 8.19g (喵的!有沒有搞錯...)。

半成品剛把胎磨好切完,藍色海棉胎部分還沒處理的狀況下
半成品剛把胎磨好切完,藍色海棉胎部分還沒處理的狀況下
其實很多人誤以為輕量化的重點是車身,但自從買了電子秤才發現整台車最重的部分,輪胎占了絕大部分。

Tamiya規則是胎寬 1cm 所以我們要符合規定喔
Tamiya 規則是胎寬 1cm 所以我們要符合規定喔
薄胎之所以會流行,跟軌道開始有跳台斜坡與斷軌需要避震回饋有很大的關係。理論是橡膠胎越薄越不容易回彈(但應力會直接造成車身軸承等部品損耗...),橡膠胎磨薄後回彈率很低,可以有效的支撐重量。海棉胎的部份,除了讓整個輪胎合乎比賽規則的 1cm 寬之外,其實海棉胎的特性是緩衝吸震強,也是一種軟性的支撐。

處理完成的海棉胎
至於為啥要用組合胎?其實很簡單,就是把兩種材質的特性混搭在一起。在不到海棉胎最大回彈前,讓橡膠胎支撐重量,造就穩定的降落姿勢。不過到這就不能延用舊時代的雙面膠大法,而是完全要用快乾膠固定住胎皮。

超薄高硬度混碳組合胎


至於橡膠胎的寬度部分是沒個準的,就看你想怎麼玩了。大原則是車重、胎寬控制輪胎抓地力與轉向速度,抓地力影響齒比配置,齒比影響馬達效率。上述的一切,都要跟底盤特性做有效的配合。

磨好裝上車的狀態,螺絲記得要藏好保護軌道喔
手癢快去搞一組組合胎來試試,我們下課後再見嚕!

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【組車】前煞車之擦地八雙劍

趁女兒睡著的空檔,隨手抓了隻碳纖維冰棒棍看看能作啥。左看看右看看,於是就失手磨了一下前煞車的恥.....角度出來。左邊是玻纖冰棒棍,右邊是磨出斜度的碳纖冰棒棍,不過到底磨這個要做啥??
 

另一個角度看磨好的冰棒棍,像不像開封的武士刀!


這項加工目的其實很簡單,只是為了讓煞車接觸軌道的第一時間,滑到適當的位置上,也就是本來是直角的硬邊著地,變成研磨後的斜邊著地,這樣萬一軌道不平也能增加著地的安定性,不會因為卡到軌道底部而造成翻車...
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喔,咱們下課後再見!
 

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【入門】常見的馬達資訊一覽表

馬達數據選擇資料整理,給各階段玩家選擇馬達的好參考用。

如有沒列到的部分歡迎補充喔!

馬達名稱 RPM荷重 RPM 無荷重 扭力(mN,m) 電力消耗 雙頭
Plasma Dash 25000 29000 1.4~1.9 4200~5200
Ultra Dash 24000 29000 1.4~1.9 4000~5000
Sprint Dash 20700 27000 1.3~1.8 2800~3600
Mach Dash Pro 20000 24500 1.3~1.8 2600~3500 v
Power Dash 19900 23600 1.5~2.0 2500~3300
Hyper Dash 2 17200 21200 1.4~1.9 1600~3000
Mach Dash Pro 17200 21200 1.4~1.9 1600~3000
Hyper Dash Pro 17200 21200 1.4~1.9 1600~3000 v
Light Dash Pro 14600 17800 1.3~1.9 1500~2200 v
Rev Tuned 14300 17600 1.0~1.3 1600~2000
Rev Tuned Pro 14300 17400 1.0~1.3 1600~2000 v
Atomic Tuned Pro 13700 16200 1.3~1.8 1500~1900 v
Atomic Tuned 13700 15700 1.3~1.8 1500~1900
Torque Tuned Pro 12000 14300 1.5~2.0 1300~1700 v
Torque Tuned 12000 13600 1.5~2.0 1300~1700
FA-130 Motor 6990 9710 0.55~0.74 900~2100

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【觀念】新手玩車的迷思(一)傳說中的公式

裝好車之後,一定會手癢去跑跑道。不過瞬間會發現,怎麼除了自己車以外,每台車都是爆走的狀態!!一樣是順著跑,兩三下車友的怪物就把自己的車給擊殺 KO 了...(被追撞也是有不少戰損)


聽著別人的車尖銳的馬達聲,就知道馬達鐵定不是 白/藍頭銀身沒貼紙的原廠馬達。再仔細看看別人的車,都強壯的跟鋼彈一樣,碳纖 / FRP/玻纖...等不同材質的前後翼,一層兩層三層的往上裝,在車上兇猛又美觀。

回頭看看自己的小車,果然是弱不禁風又軟趴趴...(暈)

在迷你四驅車的世界中,一直有個傳說中的公式:

速度 = [ (車台特性的結構強化 + 合適的馬達 + 適當輪組(含胎皮) + 精準傳動 + 順暢培林 + 100% 充飽電池 ) x 精密設定  ] x 運氣

這公式缺一不可,而且機車的是...沒有通用的方式,也是迷你四驅車的迷人之處,相信玩家們都瞭解這種容易讓人撞牆卻又愛又恨的情況...

一開始就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不是裝上恐怖的馬達,車子就會馬上蛻變成兇猛野獸(只對了1/N)...週邊的零配件不配合車子強化,裝上再強的馬達也是飛車,更嚴重的是底盤整台爆裂,然後就沒得玩了。


初學者的第一要務要便是要【穩中求快】! 最穩當的開頭,是先從強化車體開始作起,馬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更換(老手/高手不在此限)。之後再把馬達後的設定一一花時間考慮進去,自然最後會得到一台爆走的四驅車!

手癢癢快去試車吧,咱們下課後再見!

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

【競技】台灣四驅魂再度燃燒!2014 TOCIX 台北公開賽

台灣四驅車最值得紀念的一天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2014112日,這天將是台灣四驅車與四驅車迷們最值得紀念的一天,也是台灣四驅車的全新里程碑!雖然四驅車這玩意,是日本的模型大廠田宮(TAMIYA)製造與推廣販賣,J-CUP的比賽也是只有日本島內限定。而台灣四驅車,從當初筆者開始進入的1990那年夏天開始至今,已經超過25個年頭。從當初的純四驅,後來偏掉的台式極限三輪車,直到最近幾年由北區的 Toxic 引領風潮的技術四驅車大型競賽,一次次的蛻變與進步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不但成功營造出全新的完善賽制,並有效改善整體比賽環境(1990比賽是露天曬太陽進行,沒冷氣沒妹看…),也跳脫出以往區域性的不平衡。照這樣的賽事持續發展下去,未來台灣四驅車將會出現多支四驅車競賽的職業隊伍,相信也是意料中事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
營造出不同性別、親子同樂的競賽氛圍

早期的四驅聯盟所辦的比賽中,大多都是看到國中以上的純男性玩家團體在比賽中出現。不過最讓家長無法接受的地方,在於露天比賽場地中不乏有人亂丟垃圾、抽菸、吃檳榔的少數玩家(PS.後兩項不是不好,家長觀感...)。基於怕小孩有樣學樣,後來家長乾脆大多都禁止小孩參與這樣的活動。由於時代的演進,賽道由室外移至室內,加上菸害防制法的通過,這種情況已不復見。現今的比賽中逐漸看到女性玩家、爺孫檔、父子檔、父女檔、母子檔的親子檔玩家出現,多性別、親子同樂的氛圍終於落實在比賽中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 徹底強化競賽的公平性

這次全新木底木底製底座五賽道,對往後的比賽影響深遠,特別是徹底強化了競賽的公平性。早期在原廠形式的三軌對戰的賽道中,部分選手會企圖以四驅車車重影響三軌軌道穩定度,來造成輕量化的四驅車在上交換道與進彎道、波浪道不穩定而飛車被判定失去資格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現在啟用木底製軌道後,這個影響將隨之消失。伴隨而來的好處,是更穩定的賽道與更嚴謹的車輛重量控制,讓比賽的強度更向上推進,快//穩的車輛將會是未來比賽的重點,相對的車輛的設定與手工的演進也勢必更上一層樓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台灣賽制全新衝擊,五軌賽道首度在500人競賽中應用實現!


三軌對戰的賽道在賽程上的安排是非常麻煩的,特別是現在報名玩家倍數成長的情況下,在過去的比賽常常會陷入漫長的等待。常常早上開賽到中午比到吃便當或下午三點過後,還沒結束首輪的比賽,現在透過五軌賽道完全顛覆賽程的安排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整個賽程可以連接的更完善更緊湊,以這次京華城第二天的賽程完成合格驗車者有4xx人,第一輪36強,第二輪10強,第三輪4強便可完成所有比賽。對於比賽時間上的控制能夠更有效縮短,實在是玩家的一大福音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 當然完賽後就可以拿著冠軍獎盃抱著妹去逛街,也是令人髮指的全新衝擊!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純四驅技術軌與連續技術坡彎道

這次的賽道車輛的設定,與三軌賽道設定有一定的差距。轉彎角度、直線加速、坡度、交換道等等都是大幅度的躍進,比賽強度更是不在話下。以往店內賽的坡道、交換道上升程度,會因為場地而侷限在一個範圍。多半只要熟悉車輛的設定與測試,就可以達成完賽的標準。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
全新的五軌賽道除了上坡道與彩虹交換道與店內賽接近外,三層階梯式魔鬼連續坡道與二階段的下坡道是本次五軌賽道的亮點,除了要考量車身的強度外,前後煞車的設定與動態車身完美平衡設定,將是影響玩家晉級與否的決勝關鍵。

超加速、真穩定的軌道跑法

全新的五軌賽道有別於過去小型軌道無法跑出四驅車真正的速度,在直線擁有6(約原廠12)的直線加速讓四驅車盡情疾速狂奔,玩家可利用不同的設定方式,在直線加速道上追過領先者,或在彎道殺彎對決。直線的盡頭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彎道,但在設定上要比原廠設定更為細緻,畢竟全速衝刺的情況下轉彎對車輛而言的離心力不同以往,需要的是在真穩定的動態下,才能做到完美的過彎。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再度成就四驅車旋風!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
能夠在不惑之年能在台灣看到有媲美J-CUP等級的四驅車跑到與競賽出現,雖然第一次不免有些許疏漏,但筆者覺得無傷大雅再進一步修改就好。整體活動對於台灣四驅車市場來說是一份強心劑,把台灣的四驅車賽事推向另一高峰。相信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的資源會投入這個新興的活動中。朋友們快把塵封以久的熱血四驅車鬥魂找回來,咱們賽道上見嚕!

本圖由 TOXIC 授權使用,版權為 TOXIC 所有